|
白血病的健康教育
白血病在小儿恶性肿瘤中占首位,其病因一般与遗传、病毒、理化因素等有关,其病变主要为造血组织中异常白细胞过度增生进入血流并侵润全身各组织、器官,从而引起贫血、发热、出血和口白血病细胞侵润所致,肝、脾、淋巴结肿大,骨和关节疼痛等症状。
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面色苍白,乏力,鼻出血或齿龈出血。
2、发热:多数为不规则发热。
3、贫血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
4、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表现为紫癜,淤斑,消化道出血和血尿,颅内出血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
5、肝、脾、淋巴结肿大。
注意点:
1、白血病儿免疫力低下,应注意保护隔离,病室空气清新,定期进行消毒。少到公共场所,避免剧烈活动。
2、供给营养均衡,易消化饮食,饮食不宜太热,太硬,以免引起出血。化疗期间注意饮食的色、香、味,鼓励多进食。
3、加强口腔清洁,勤漱口,提倡用软毛刷刷牙。
4、加强会阴部清洁,以防尿路感染和肛周脓肿形成。
5、保护静脉,严防药物外渗,如发生药物外渗,予局部冷敷。
6、腰穿后病儿需平卧4—6小时,过早活动会出现头痛等不良反应。
7、当出现鼻出血让患儿平卧,鼻部冷敷,用肾上腺素棉球填塞鼻腔;齿龈出血可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
8、学会观察感染的早期表现:如牙龈肿胀、咽红、吞咽疼痛感、皮肤红肿、肛周脓肿的出现。
9、发热时不主张用酒精擦浴和安乃近,以免加重出血。
出院指导:
1、适时添减衣服,饮食卫生,提倡各营养素均衡摄入。
2、按时服药,定时复查血常规,按期来医院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