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廉医院
  • 宁波勤廉故事 | 钟一棠:剥糖充饥
  • 阅读:
  • 时间:2017-07-03
  • 发布:监察审计室
  • 钟一棠(1915—2016),浙江宁波人,中医主任医师。历任中国中医学会首届理事,浙江省中医学会副会长,宁波市中医学会理事长。1983年被授予“浙江省名老中医”称号;1991年被评为全国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1992年被评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29年9月初,14岁的钟一棠考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去上海的轮船上,他暗下决心,一定要重振曾祖父创建于1836年的钟益寿堂。1931年发生“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侵华战争。钟一棠被推选为学院学生会副会长和义勇军副队长。是年冬,为敦促蒋介石践行抗战诺言,上海学联组织请愿团去南京请愿,上海中医学院学生会推选钟一棠带领学院的义勇军队员前往。请愿未有结果。蒋介石命令淞沪警备司令部强迫解散上海大学抗日救亡大学生联合会。但各院校抗日救国活动不断。

    1933年夏,18岁的钟一棠以优秀成绩从上海中医学院毕业,回到宁波,随后在永勤德堂悬壶的二兄钟一桂诊所实习二年余,学得真传。1935年春,钟一棠在庄桥童家村延益堂药店坐堂行医。三个月后,代替患病的二哥去宁波永勤德堂坐诊。1936 深秋,钟一棠在庄桥镇中街兹心斋药店独立坐堂。庄桥距宁波仅5公里,市面相对繁荣,时称小宁波。更因钟一棠系钟氏中医第四代传人,其父生前就在兹心斋药店坐诊,名声颇大。钟一棠每日接诊人数从开始时的六七位,到后来稳定在十五六位。同时主动出诊马径、穆家等庄桥周边村庄。一棠深知农民看病之难,后来买了匹白马,前往乡间义诊。

    钟一棠在乡间每能让病人转危为安。例如,有一位老泥工的独生子,14岁,得伤寒,因前医用药失当,致病情恶化,神志不清。在《钟一棠医疗精华》一书中,他写道:“其父邀余往诊,见神昏目呆,颈强口噤,肢僵肤冷、血色凝滞,按腹陷下有燥屎数枚。……治疗确感棘手。孩子祖母跪地哀求。考虑再三,处‘调胃承气汤’以下之,……至傍晚,其父喜告已便栗粪甚多,神稍清醒,肤转温和。余尚不安,随去诊视,果见转机,即嘱进‘炒米汤’,又处‘炙甘草汤’,继为调理数周获愈。泥工家贫,由余资助医药,后送谢我温岭桔子一篮。”这样的病例一多,钟一棠在地方上声誉鹊起。后来为总结经验,他编撰了《钟一棠医疗精华》一书。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不断轰炸宁波市区,时局危急。中共宁波地下党组织了解一棠不仅医术高明,而且爱憎分明觉悟高,在上海中医学院已经表现出出色的领导才能。更况在庄桥有很好的口碑,有群众基础。希望钟一棠在国难当头时刻能出任庄桥镇镇长,与敌伪周旋,保护一方群众。事关重大,钟一棠难免犹豫迟疑,但他怀着对共产党的赤诚之心,表示愿意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为家乡百姓做事。

    1940年4月,年仅25岁的钟一棠被委任慈溪县庄桥镇镇长。这年腊月,他以高超的智慧和才干,平息抢购粮食风波,打击粮店奸商,平稳庄桥粮食市场,一些地方在青黄不接期间饿死人,他让庄桥百姓避免饥饿,从此更受家乡百姓拥戴。次年春节后,钟一桂去上海行医,钟一棠代替二哥在永勤德堂药店坐堂。

    1940年4月,年仅25岁的钟一棠被委任慈溪县庄桥镇镇长。这年腊月,他以高超的智慧和才干,平息抢购粮食风波,打击粮店奸商,平稳庄桥粮食市场,一些地方在青黄不接期间饿死人,他让庄桥百姓避免饥饿,从此更受家乡百姓拥戴。次年春节后,钟一桂去上海行医,钟一棠代替二哥在永勤德堂药店坐堂。

    1945年8月15日,钟一棠辞去庄桥镇镇长职务,11月去上海协助二哥钟一桂诊务。1946年春节过后,回到宁波,仍在永勤德堂坐诊。

    1952年,国家号召医务人员走集体化道路,钟一棠审时度势,带头提出参加联合诊所。当时他坐诊永勤德堂,月收入300多元,是公职人员月薪的七倍。年近不惑的钟一棠看淡名利,毅然决然选择参加联合诊所,并在筹建联合诊所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后在联合诊所,他照样为解除病人痛苦殚精竭虑。1958年调入宁波市第一医院中医科,他早就认准中西医结合的治病方向,在一院期间付诸实现,取得实效,并逐步得到推广。至此,钟一棠从医已20余年,由于他善治疑难杂症,他到哪里,病人跟到哪里,他坐门诊,很少能准时吃中饭,郊县农民来得晚,挂不到号,他用小纸条签个名,农民高高兴兴拿去挂了号。饿了,就剥颗糖充饥。

    1977年夏,为贯彻执行党的中医政策,浙江省卫生厅与宁波市卫生局决定在宁波市创办一所中医医院,委托钟一棠筹建。此时钟一棠已过退休年龄,但他的健康状况一直很好,精力充沛,思路敏捷。于是,他把筹建中医院当作是发展宁波中医药事业的大事,奔波操劳,不遗余力。同年9月,因陋就简,将原中医门诊所改为宁波中医院。草草初创,仅仅是开了个头。1980年,钟一棠担任宁波市中医院院长。在此后的岁月里,为建成一家像模像样的中医院,他一心一意,鞠躬尽瘁,含辛茹苦20年,医院设备不断增添更新,病床由初创时的50张,增加到360张,至新世纪初,已成为拥有600张床位,设施齐全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此时他已是八旬老人。

    早在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钟一棠的曾祖父在宁波郊区创建钟益寿堂,后因战乱关闭。钟一棠决定重振祖业,实现少时的梦想,让钟益寿堂造福宁波百姓。2011年,钟益寿堂在江东重又挂牌开业,它是以中医药治疗为核心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设中医内科、妇科、儿科、针灸科等科室。聘请众多德高望重的专家为顾问,由30余位国家级至市级名老中医、主任、副主任中医师坐诊,为病人服务。钟一棠亲自把关中药质量。他说过,每种药材在签订采购合同前,都须经他严格把关,以保证病家服用的是真正的道地药材。钟益寿堂每天就诊多达数百人,年近百岁的钟一棠,还每周一次坐堂门诊。

    钟一棠似乎从没退休的概念,他身上总是迸发着蓬勃的生命力。62岁筹建宁波中医院,65岁担任宁波中医院院长,此后一直在院长岗位上;97岁重建钟益寿堂;2013年,98岁仍收10位中医师为徒。这期间,1983年被授予浙江省名老中医;1991年被评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2003年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最高奖——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就奖,并荣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2009年,被评为建国60周年对宁波发展作出杰出贡献60位人物之一。

    点击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