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抽动症是一种儿童期起病、以慢性多发运动性抽动伴发声性抽动为特征的神经精神性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眨眼皱眉、吸鼻耸鼻、张口吐舌、噘嘴撇嘴、晃头耸肩、发声秽语、摇身挺腹、抖手抖腿等等。
曾经,儿童抽动症是一种罕见病。抽动症流行病学研究专家指出:“10年前发病率还在1%左右,现在估计是5%-10%。”10年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一瞬,这极短时间内暴增的发病率让我们不禁反思,我们的孩子们,到底怎么了?
不良生活方式严重危害着祖国的未来
一、儿童长时间、大强度使用高清晰电子视频产品。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10年前还比较稀罕的手机、平板等电子视频终端已经成为了国人的常规日用品,与人们娱乐、学习、生活需求深度绑定,无法分离。视频越来越清晰、功能越来越强大、内容越来越丰富、用户使用时间越来越长、眼脑接受的信息量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人体器官不堪重负。儿童的身体处于发育早期,各器官尤其是大脑发育尚不完全,更容易“烧脑”患上抽动症。
二、儿童长期睡眠不足,疲劳导致难以自我修复。
目前,晚睡已经成为我国成年人的常态,严重影响共同居住的儿童休息。同时,由于竞争加剧儿童课业愈发繁重,无法按时完成功课只能越拖越晚,减少睡眠时间。我国权威机构推荐的未成年人睡眠时长为:小学及以下10小时,初中9小时,高中8小时,但大数据显示实际情况远远达不到这一标准。长期睡眠不足儿童导致身体疲劳,无暇消除身体的各种负面情况,导致抽动症发病率急剧增加。
三、儿童长期缺乏户外运动,身体素质严重下降。
大量医学研究证实,长期缺少足够的户外活动会导致儿童发育迟缓、异常,引发包括抽动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目前,我国卫健委推荐的儿童户外活动时间是每天不低于2小时。而中国儿童中心最新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儿童周一到周五放学后,平均每4个孩子中就有1个户外活动时间少于1小时。
我的孩子出现了抽动怎么办?
首先要放平自己的心态,这是一种疾病,需要科学地对待,切记不要将自身紧张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在生活中多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压力等,营造宽松积极向上的环境,尽量避免高压,避免过度责备、打骂,应以教育鼓励为主,多注意观察记录孩子的抽动情况,必要时可以录制一些平时孩子的抽动动作视频,方便医生观察。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增加户外运动,条畅情绪,放松心情,避免食用咖啡、巧克力、碳酸饮料等容易引起兴奋的食物。如果在生活行为习惯上已经得到纠正的情况下,抽动动作仍未得到改善的,就需要及时来医院就诊,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情况下,中医中药对于抽动症的治疗是切实有效的,具体治疗措施有:
1.中药内服
以辨证论治为基础,根据每一个孩子症状体征制定治疗方案,疗效显著,副反应少,不易反复。
2.针刺治疗
迅速改善症状,减轻抽动动作发作幅度和发作频率,副作用小。
3.耳穴等埋针治疗
治疗方便快捷,留针时间长,效力持久,痛苦小,孩子易于接受。
以上三种治疗方案可选择性地综合使用,加强疗效,达到减少并控制抽动动作发生的目的,让孩子们能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