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纯母乳喂养至6个月,建议6个月后为婴儿添加辅食,母乳喂养可持续至婴儿2岁及2岁以上,最好能做到自然离乳。今年的8月1日-7日是第32个世界母乳喂养周,主题是:助力职场家庭,促进母乳喂养,重点关注职场家庭的母乳喂养。
家庭和事业,对于女性来说,似乎永远是两难的话题。成为母亲,本是一件神圣的事,但放在职场,却变为掣肘。为了让娃能继续拥有“37℃的母爱”,产假后回到工作岗位的妈妈们又多了一个新的名字——“背奶妈妈”。
不要觉得妈妈回到职场,想让宝宝喝上一口母乳,只是简单的用吸奶器吸出来就可以了。当一个妈妈决定背奶,这就意味着每天必须定时定量吸奶,每一次偷懒,就会带来胀痛难忍,还会造成奶水变少或堵奶,甚至是乳腺炎。所以,很多妈妈在上班前会纠结,上班后是否要继续母乳喂养,如果继续母乳喂养,该怎样兼顾?
一、坚定信心
对于背奶妈妈来说,最大的困扰恐怕就是担心奶越背越少,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保持奶量。
我们要明确知道一点,那就是吸奶器的吸力比起宝宝的吸吮,效果要差很多。所以,白天用吸奶器吸出来的乳汁,可能比预期的少,但往往这只是“假象”,并不能代表整体产量真的下降了。处理的方法最好是亲自哺乳,如不能实现,可以让家人帮助用瓶喂的方式喂妈妈挤出来的母乳,优于彻底放弃,因为配方奶的营养成分永远无法与母乳相比,如母乳中含有多种对宝宝有益的活性免疫物质,提高宝宝提抗力,但配方奶中是没有的。
二、做好准备
如果妈妈选择了返回职场,要做好把“37°C母爱”带回家的准备。
1. 妈妈需要掌握正确的挤奶方法;
2. 选用合格的储存容器、做好清洗消毒;
3. 学会奶液的储存、乳汁的解冻和加热方法等多方面知识。
乳汁储存容器:挤出的乳汁可以存放的容器推荐食品级硬塑料(不含双酚A)、玻璃材质的储存容器和软质聚乙烯收集袋(储奶袋)。不推荐不锈钢材料的存储容器。
奶液的储存注意事项:冰箱中母乳按照采集时间先后放置;母乳不可储存在冰箱门上;家中储存母乳需与冰箱中其他物品分开不同温度下的母乳保存时间。挤出的母乳带回家推荐使用冷凝袋,运送时间超过 18 h 建议使用干冰;不推荐使用普通冰块保温储存;可用干净的干毛巾或容器填塞母乳储存瓶/袋间的空隙。
乳汁的3种解冻方法:把冻奶置于冷藏室一夜;使用流动的温水温热;使用温奶器。推荐冷藏室化冻。
冻奶加热方法:用40℃温水水浴20分钟即可将化冻的母乳温热。在这里我们要知道一点,当放乳汁的容器被放置于超过80°C的热水,由于缺乏搅拌,可能因为局部高温,乳汁中生物活性蛋白变性和失活,脂肪的含量也会降低。不推荐微波炉加热,因为控制微波炉温度是困难的,会导致乳汁加热不均匀。
化冻后的乳汁如何安全使用:已经解冻后的乳汁24小时后,不能在室温下放置2小时以上。不主张化冻母乳的再次冷冻。
化冻后喝剩的乳汁如何处理:基于相关证据,如果超过1-2h,婴儿喝剩的奶就应该弃置。
三、按时挤奶
乳汁越吃越有,如果降低喂养的次数,乳汁分泌就会越来越少,上班以后想要持续进行喂养,我们就要想办法把乳汁挤出来。建议大家白天每3~4个小时就要吸奶一次,否则涨奶的时间太长,会让大脑误以为母乳产量过剩了,会自动降低产量,让奶真的变少,甚至渐渐就回奶了。而且,乳汁长时间的淤积,也容易导致乳腺炎的问题。即使没有条件把奶背回家,而是扔掉,但只要一直保持乳汁排出,就会一直有乳汁分泌。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喂得更久,宝宝吃得更多。
在宝宝1岁前,哺乳妈妈需要考虑上班8小时内设定“挤奶闹钟”,提前安排好工作、会议、出差等事宜,注意避免过长时间不将乳汁排出而造成问题。持续挤奶能让离开宝宝的妈妈仍保持旺盛的乳汁分泌,回家后可以让宝宝持续得到和妈妈亲密连接的方式。
所有背奶妈妈的坚持,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坚持母乳喂养!